close


嘉義縣阿里山國中小將推動民族實驗教育,從文獻、老照片得知鄒族早期曾有鼻笛,後來逐漸失傳,校方透過牧師安淑美學習、製作、吹奏鼻笛,將於11月份正式成立鼻笛社,教學生手作鼻笛並學用鼻子演奏好聽音樂。

阿里山國中小校長官志隆表示,學校目前正籌辦民族實驗教育,明年8月1日正式實施,依規定課程內容至少有三分之一要與當地原民文化結合,鄒族族語、文化、音樂、舞蹈都是課程重點,其中近年幾乎已在鄒族部落消失的鼻笛,也是文化音樂課程一部分。

官志隆說,鼻笛屬於高山原住民樂器,過去許多人都認為是排灣族樂器,阿里山樂野教會牧師安淑美透過文獻、老照片發現,鄒族原住民過去也吹奏鼻笛,但近年已失傳,便在社區推廣鼻笛製作、教學,學校音樂老師張涵昀也參加鼻笛課程,近日並指導學生試吹。

張涵昀表示,鼻笛材料須選擇2段無竹節、內徑一樣的桂竹,因為只有6孔指法與一般笛子不太一樣,最大差別當然就是用鼻子吹奏。

她說,吹奏鼻笛氣息要穩定綿長,根據目前教學經驗,學習鼻笛入門不困難,但要演奏出好聽的鼻笛樂音,就必須自行多多練習,才能夠真正展現鼻笛實力。
阿里山國中小學生杜宜如(左)、杜詩琪,今天吹奏鼻笛。記者卜敏正/攝影
分享
阿里山國中小學生杜宜如(左)、杜詩琪,近日開始學習鼻笛。記者卜敏正/攝影
分享
鼻笛的材料為2根直徑大小長度一樣桂竹。記者卜敏正/攝影
分享
4A76C6857C76F99A
arrow
arrow

    yo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